2025年9月5日,由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嘉兴举行。此次研讨会以“协同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为主题,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高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胡勤芳和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分别致辞。胡主席首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嘉兴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她提到,嘉兴被赋予“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重要地位,嘉兴市社科联与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合作开展“嘉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研究项目,凝练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理论价值,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十五五”时期,在协同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下,嘉兴社科组织将联合各类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高端智库,围绕在创新发展增长极上实现新突破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将更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努力为全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积累更多经验、作出更大贡献。
黄先海副校长代表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致辞。他提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以来,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围绕事关区域地方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连续举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上取得系列成果。此次研讨会是进一步加强市校合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型作用为主题,倡议专家学者继续深入探讨,为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盛世豪教授,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立军教授,嘉兴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雁兵教授和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教授分别围绕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创新范式变革、创新策源地打造、长三角城市间创新合作、区域发展战略贯通融合等主题作了主题报告。
盛世豪教授以《从“要素共享”到“生态共生”: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为主题作了报告。他指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是一个从“要素共享”向“生态共生”迭代升级的系统性工程,其演进机理主要是以“政策协同、要素流动与利益平衡”推动“破除壁垒—提升效率—巩固协同”。对比国际顶尖湾区,长三角仍存在国际化创新要素配置不足与生态活力差异等短板。未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需聚焦“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的定位,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生态协同、制度型开放和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四大路径,推动创新生态从“国内领先”向“全球引领”跨越,最终成为一个韧性足、活力强、价值共创的全球创新共同体。
黄先海教授作了题为《“创新范式变革与第三大宏观政策建构”》的报告。黄校长基于对“杭州创新迸发现象” 的深入调查和学理探究,提出了支撑杭州创新迸发现象的背后是创新道路的重大跃迁,突出表现为“一范式三机制”,其中“一范式”指的是创新范式的大变革,“三机制”指的是青年创新主角机制、“双赋能仓”机制、“双前沿”机制。基于上述范式变革与机制的提出,黄先海副校长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创新增长导向的“第三大宏观政策”的重大理论主张,其是推动生产函数的“跃迁效应”,并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结构和内容的迭代升级,从根本上塑造新动能以走出危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立军教授以《加快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为题,作了三方面的介绍。一是从科技强省到科技强国理论的提出过程,从“八八战略”提出科技型省份建设,到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再到科技强国和长三角协同创新,强调了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中有关创新的论述与认识不断深化。二是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进展,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联盟、科技型大学联盟为代表,长三角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显著。三是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雁兵教授以《长三角城市间创新合作空间网络特征与趋势》为题,作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合作网络规模迅速扩张,网络化趋势显著,但存在空间结构不平衡(合作高度集中于沪宁杭等核心城市)和部分关键产业合作不足的问题。他提出了四个政策 :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式产业协同政策;引导边缘城市发展“专项优势”而非“全面跟进”;强化基础政策与公共服务统筹,营造区域一体化创新生态。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教授以《区域发展战略贯通融合体制机制》为题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成效和问题,认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在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平衡方面成效显著,但战略间存在分割、目标不一致、协调机制不畅等体制性障碍,亟需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贯通融合”,以提升整体效能。
研讨会上还发举行了《嘉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新书发布仪式,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潘玉凤、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朱渝铖共同出席了发布仪式。专著作者,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叶建亮教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研究和专著的内容。
《嘉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是2023年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由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叶建亮教授领衔,省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共同参与,历时2年完成。全书在全面总结嘉兴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从共同富裕建设、科创协同、产业升级、区域双重开放、城乡协调、绿色转型、全域治理和文化守正创新八个方面,深入解构和梳理嘉兴区域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从学理上探究其背后的逻辑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区域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行的路径,也为其他地区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该书日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